近期,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煤炭行情看涨,在这个冬意渐浓的时节,煤炭行业迎来复苏的迹象。与此同时,煤炭行业成本管理也迎来一个全新契机。
日前,财政部发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煤炭行业》(下称《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这是财政部自2013年颁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之后,发布的第三个行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对煤炭行业规范产品成本核算以及提升产品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行业对标提供重要依据
“《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为煤炭企业之间成本对标提供了重要依据。新制度紧贴煤炭企业生产实际,从梳理煤炭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出发,对有关概念进行界定,解决了核算口径的一致性问题,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公司总会计师蒋占华说。
煤炭行业通过应用成本对标管理,可以深入挖掘成本潜力,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尤其是在近几年,国内各大煤炭企业相继进入了产能过剩、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煤炭市场供需失衡,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煤价持续下滑,煤炭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度逐步扩大。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教授张俊芝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煤炭行业积极探索应用各种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力图扭亏脱困。但由于煤炭企业间成本项目的划分标准不统一,煤炭成本横向可比性不强,严重影响了成本对标的效果,导致不能完全反映煤炭企业间的成本管理水平差距。
例如,在规范煤炭行业产品成本核算之前,说起产品成本,有的指原煤成本,有的指洗选煤成本,口径不一致,成本和成本之间缺乏可比性。
《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明确了成本核算对象就是原煤和洗选煤,同时明确了煤炭产品以“品种法”为成本计算方法,细化了产品品种,将洗选煤又分为精煤、中煤、煤泥、煤矸石等。而且对实际生产成本采用价格系数法等在各种煤炭产品品种之间分配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规定。
“这不仅使煤炭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有章可循,更使得不同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信息可比性大大提高,有利于煤炭行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够促进行业成本对标的深入应用,提升对标管理的成效。”张俊芝说。
促进成本管理合理化精确化
《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不仅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中的成本要素划分从总体上进行继承,更结合了煤炭企业的行业特点和成本核算需要。
张俊芝认为,这样的制度安排就解决了长期以来生产车间(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未在煤炭成本中进行核算的问题。
此前,煤炭行业的采掘设备由于生产强度大、环境差,导致维护修理费用占比大。同时,设备维护修理也是保障煤炭正常生产的必要环节,如果与其他工业制造企业一样,将修理费全部计入期间费用,不能反映煤炭产品的真实成本。
同时,《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在产品成本费用要素“折耗及摊销”中,明确了该要素是指予以资本化的矿区权益成本、煤炭勘探成本、煤炭开发成本和弃置义务成本等可分摊至煤炭产品成本。
这就解决了长期以来煤炭成本范围过窄,没有反映资源成本、关闭破产资金、转产资金和新井建设资金成本问题,不仅提高煤炭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有利于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俊芝表示,新制度首次将煤炭开采、补偿成本及弃置义务成本纳入成本核算范围。“这实际上也是通过会计手段来协调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力资源开发等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张俊芝说。
另外,《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在附录中专门对煤炭产品生产流程进行了详细描述,这受到业界的肯定。
中国煤炭能源集团公司财务处副总经理雷东升说,附录内容使成本核算人员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煤炭产品生产流程,有利于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 结转的准确和及时,同时也可以让业务部门了解成本,让管理更精细化。
蒋占华表示,《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体现了业财融合的思想,在细节设计上结合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方面的目标,为企业高效率地开展会计核算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成本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话题
最近,煤炭行业复苏、煤炭产品价格反弹的消息占领财经消息重要位置。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证实,煤炭企业形势转好。
“最近煤炭企业形势转好,主要得益于‘去产能’带来的煤炭价格恢复性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煤炭行业仍然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供需矛盾依然存在。”雷东升说。
据专业人士分析,与前几年相比,近期煤炭价格下降幅度将明显收窄,呈现出在底部区间震荡调整的态势。由此导致的库存处于高位、资金极度紧张、融资异常困难,尤其是矿井衰老、煤炭资源赋存和生产条件复杂的企业问题将更加突出,对煤炭企业的经济运行产生非常大的冲击。
蒋占华表示,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水平,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煤炭企业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始终不能松劲,当下更应该抓住新制度出台的有利时机,把产品成本核算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力争早日扭转行业经营形势被动的局面。
业内人士也一致认为,各煤炭企业要坚持依靠练内功以提升竞争力,要持续加强成本核算,进一步细化产品成本,推进成本精益化管理,按月、季度、年度计算分产品品种的盈利能力,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强化市场调研,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